邱跃温故知新(邱跃温故知新)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邱跃

今天是“名城保护·大家谈”的第三届,今年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纪念周年,我在此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成立及其前期工作做一个简单回顾。

邱跃温故知新(邱跃温故知新)(1)

名城保护纪念周年

今年是一个纪念周年,是我们国家设立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是我们北京首次获批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也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成立12周年,同时还是新版《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通过1周年,所以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回顾的纪念周年。

邱跃温故知新(邱跃温故知新)(2)

40年前,我们国家正式设立了历史文化名城。1981年的下半年,由北大的侯仁之先生,建设部的郑孝燮先生和故宫的单士元先生联名提议设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罗哲文先生拟稿。“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名称也经历了诸多专家的考量,当时罗先生表示,国外一般都称为“古城”或“著名城市”,前苏联称为“历史城市”,他认为中国历史城市的遗产大多与文化有关,应该加上“文化”。

当年年底,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以及国家城市建设总局三部门联名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1982年 2月8日国务院批转了该建议,并公布了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就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的由来。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分了7种类型,有古都、传统风貌、风景名胜、地域特色,重要事件、特殊职能(例如自贡的盐都),以及文物古迹。

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概念有历史文化的价值,同时还有物质载体以及空间环境,历史文化名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称谓。自1982年设立以来,现在我国已经有141座历史文化名城,最近批准的一座城市是九江——就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宋江那个题反诗之地,去年批准的是泉州。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物质载体和空间环境,三者合一才能够形成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应与中国悠久连续的文明历史有直接和重要的关联。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义

应该说,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是全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保护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对于继承悠久的文化遗产、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都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好、规划好、建设好是新时代城市发展、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是中央的批复,也是的指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们每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者应该牢记和熟知的。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

说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成立。12年前,2010年9月20号,北京住建委、北京规划委、北京文物局联合向市政府签发申请,建议成立“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名城委”)。

成立名城委的建议实际上从当年夏天就已经开始酝酿研究,10月21日市委、市政府宣布正式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委员会的名誉主任是市委书记,主任是市长,其成员是各有关的委办局和有关的区、县。

性质与职责

名城委的性质是市委、市政府为加强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而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名城委的职责是领导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决定,统筹领导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整体规划和实施老城整体保护的战略。

名城委的组成包括名誉主任和主任,秘书长由当时主管城乡规划建设的副市长兼任;组成机构有两个,一个是下设的办公室,一个是专家顾问组。名城委的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委,并延续至今,即设在首都规划建设委员办公室。办公室的主任由市政府主管副秘书长担任,副主任分别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

当时决定名城委办公室设立一位秘书长,后来认为和名城委秘书长一职可能产生重复,就改为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我担任了7年常务副主任,所以要回顾一下这期间的工作。名城委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专家顾问组的日常管理工作,统筹协调全市名城保护的具体工作。

专家顾问组

专家顾问组,现在我们通常称为名城委专家,专家顾问组由规划与建筑、文物、非物质文化和综合等四个课题小组组成。第一批17位专家为我们名城保护工作做了大量工作。最后一位为什么是单院长?因为在名城委成立时,他还是国家文物局局长,2012年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后,才被聘请担任我们的专家顾问组成员,从政府官员转变成为专家学者。下面10位是2017年经过市委、市政府同意的第二批专家,2017年我和孔繁峙局长也已经退休了。

邱跃温故知新(邱跃温故知新)(3)

名城委工作模式

名城委成立初期就进行了建章立制的工作,包括议事规则、专家工作制度、办公室工作方案。日常活动还建立了论坛、报告专用文件,所以简称“五会一坛二刊一网”。

“五会”,一是一年一次的名城委全体会议,每年10月份新一届的市委、市政府开一次全体会议;二是两个月一次的专题会;三是专家顾问工作会;四是成员单位的联络员会议,考虑到成员单位一线工作领导的时间问题,每个成员单位均设一个联络员出席会议;五是联席会。这些会议交替进行,通过上述会议,统筹汇集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各方面工作。

名城保护论坛,主要是各方面学者以报告会、交流、座谈会、培训等各种形式进行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名城保护研究。例如单院长做的《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报告、《从金中都到元大都》讲座、《华北片区名城保护》交流会讨论了名城保护评价体系、北京名城保护进展、天津名城保护体会与思考等等,这些是在30周年纪念会上,距今整整10年。

同时,还进行了《历史文化街区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培训会、《香厂新市区的保护》研讨,以及《天桥历史文化景观》现场会——就是关于现在中轴线上天桥的历史文化景观讨论。

两个刊物,一是《名城保护情况反映》,另一个是《名城保护情况通报》。其中,《反映》直报名城委领导,包括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的名誉主任、主任副主任、秘书长等;《通报》送办公室主任副主任、成员单位、专家顾问,迅速直接。比如关于《地安门、燕翅楼复建的若干问题》《关于海淀区中法文化交流史迹群保护的建议》,都直接报送到名城委的领导且得到了批示。

现在中法文化交流史迹群已经初具规模并将继续发掘;吴良镛等先生提出的《关于扩大名城保护视野的建议》;还有《关于完善驻地规划师(建筑师)制度的建议》,就是现在责任规划师制度的雏形;《关于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以及《关于科学制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施的评估标准》提出了划分文物和街区两个层面对人居环境、建筑质量、历史文化等不同层面进行综合评估的建议。上述当时部分工作的摘录,可以看出来现在保护工作对其的传承和衔接。

另外我们建立了公众号,一是依托“北京规划自然资源”公众号,还有一个是“北京印迹”公众号,并一直流传下来。

同时,统筹调度试点工作推进名城保护试点,并被载入了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大事记里。名城委办公室当时进行4个试点,还组织了迎检备查工作。

30周年的时候,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组织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检查工作,北京市迎检工作由名城委办公室完成。这个迎检工作就是城市体检评估的雏形,全市各个区县都对此专项工作进行了体检评估。

4个名城保护试点选择考虑的是城区、中心城和当时的远郊——现在的新城,有的试点现在还都发展得比较好,包括西城天桥历史文化景观建设、海淀中法文化交流史迹群挖掘与保护、房山水峪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申报组织和平谷仁义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西城天桥是一个历史文化景观,这座桥仍在中轴线上,但是向南移了50米——因为中间正好是交通要道。过去曾背负了“天桥有名无桥”近100年,这时把历史文化景观给恢复起来了,和永定门城楼一起,做得更大更严谨,算是复建了历史文化景观。

邱跃温故知新(邱跃温故知新)(4)

海淀区中法文化交流史迹群挖掘与保护,包含了书记访问法国演讲中专门提到了法国“白求恩式”的医生贝熙业的贝家花园修复。

邱跃温故知新(邱跃温故知新)(5)

房山区水峪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成功申报,是历史文化名村中保护利用比较好的一个典型,现在成为一个网红打卡点。

邱跃温故知新(邱跃温故知新)(6)

仁义胡同传说的史料记载的共有4处,平谷仁义巷是其中之一,说明了北京世代相传的邻里和睦、互谦互让的品质,由赵书先生提出。

邱跃温故知新(邱跃温故知新)(7)

未来可持续的工作

通过前期工作的回顾,我们“温故知新”,现在名城委办公室还有很多可以继续进行的工作。比如比照“迎检”工作,也就是现在的体检评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专项体检评估可以开展;“五会一坛”的制度可以继续发挥作用,我们现在这个“大家谈”就是对它的一个延续;名城委各成员单位的名城保护机构、机制和职责还可以再继续完善;首都各阶层、各单位对名城保护的认识、承担也应该加强;

京津冀地区进行的活动还不是特别多,只是北京建城纪念的时候,在房山琉璃河有一个和河北省联合的主题展览;专家顾问组的首批17位专家很多都已经去世了,还应该有一些中青年专家加入我们专家顾问组队伍中来。

另外,结合重大节日、重大节点时段还应开展相应的名城保护活动。这次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纪念活动就是重大的节点,就是我们砥砺前行的一个总结。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们名城保护的事业、名城保护的前景更加光明,任务也更加艰巨。

(作者系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本文整理自作者在2022“名城保护·大家谈”活动上的发言,可查询“北京印迹”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

,